close

圖為腋下『大汗腺粟疹』(Fox-Fordyce disease)

Source: A female case of Fox-Fordyce disease. Eur J Dermatol. 2016 Apr 1;26(2):212-3. 

 

身上難免莫名長出小肉粒,一般統稱作息肉,不過今天來的這位女士,兩側腋下滿滿小肉粒,還會發癢。患者說她不久前才做完除毛雷射,好不容易擺脫腋毛,卻開始長息肉。

 

認真說起來,這些並非肉芽,而是醫學上稱的『大汗腺粟疹』 (Apocrine miliaria, Fox-Fordyce disease)。

類似情形也有國際案例,在除毛雷射後誘發此症,到底什麼是『大汗腺粟疹』 (Fox-Fordyce disease)?以下是本週的介紹:

 

 

什麼是『大汗腺粟疹』 (Fox-Fordyce disease)

 

『大汗腺粟疹』好發在13~35歲間的女性,英文稱作 Apocrine miliaria 或 Fox-Fordyce disease。有別於調節體溫、負責排汗的汗腺;『大汗腺』主管體味,主要分布在腋下、陰部、乳暈。『大汗腺粟疹』起因於汗腺出口處角質異常、形成角栓阻塞,分泌物無法正常排除,因而破裂、發炎。

懷孕、服用避孕藥、以及停經後可能緩解,因此也與賀爾蒙相關

國際上有幾個少數案例是在除毛雷射後發生,目前認為可能是雷射導致角化異常,因而誘發此症。

 

圖為患者腋下,兩側分布數十個肉色小丘疹,診斷為『大汗腺粟疹』(Fox-Fordyce disease)

 

 

該如何治療?

 

治療的選擇有很多,一般建議先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如反應不佳再嘗試局部注射類固醇、塗抹或口服A抗生素藥膏(clindamycin)醫立妥藥膏(pimecrolimus)、過氧化苯藥膏(benzoyl peroxide)、或口服避孕藥

另外,二氧化碳飛梭染料雷射電燒也有案例報導過有效。

 

 

 

 

在解釋完治療的選擇後,患者希望能以雷射去除,但考量到主要病因可能來自除毛雷射,應該還是有機會自行消失,建議先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再觀察是否需要雷射處理。

 

 

目前除毛雷射已經相當普遍,只要由合法醫師正確操作,算是相當安全的治療。但少數人在雷射後會有色素不均流汗異常...等情形;而這類『大汗腺粟疹』算是相對少見的不良反應。雖然少見,應該也要列入術前考量的因子。

 

 

資料來源:

Fox-Fordyce Disease: An under-diagnosed adverse event of laser hair remov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6 Sep;30(9):1578-82.

arrow
arrow

    皮膚專科 鍾佩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