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孕媽咪在懷孕過程中都有過皮膚瘙癢、起疹子的情形,上週我們提到懷孕期間的皮膚問題可分成三大類:

1. 生理性皮膚變化(大多孕婦會有的正常的變化) 

2.高風險皮膚病(可能危害母親或胎兒)

3.低風險皮膚病(不會造成嚴重傷害)

事實上孕期皮膚問題可大可小,少見幾種疾病可能影響胎兒,本週將進入第二部分「高風險皮膚病」,針對幾種對胎兒有危害的皮膚病介紹,如發現疑似症狀,應由皮膚科醫師進一步評估、治療。

孕婦焦慮加文字.jpg

1. 妊娠類天皰瘡(Pemphigoid gestationis, PG)

因皮膚癢疹以水泡為表現,又稱妊娠皰疹(herpes gestationis);有別於皰疹,妊娠類天皰瘡並非病毒感染,也沒有傳染性,它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也就是免疫系統異常攻擊皮膚,導致上皮層與真皮層之間裂解開來,形成水泡。疹子在妊娠中期、晚期出現,由腹部向外擴散到四肢,較少侵犯到臉。大部分的產婦在產後數週會自行緩解,治療以口服抗組織胺或外用類固醇改善症狀。對胎兒可能造成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如有懷疑,應做皮膚切片、螢光染色確定診斷。

 

2. 妊娠肝內膽汁鬱積(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

可能跟家族遺傳有關,異常的基因導致膽汁運輸功能受損,加上懷孕賀爾蒙改變誘發膽汁鬱積。皮膚的瘙癢從手掌、腳掌向四肢、軀幹延伸,起初只是發癢沒有疹子,皮膚病灶來自瘙抓產生的傷口、抓痕。懷疑時應抽血檢查膽酸濃度,濃度越高對胎兒影響越大,包括胎兒窘迫、早產或死產。嚴重患者除了密切監測胎兒情況,可使用ursodeoxycholic acid改善胎兒預後。

 

3. 妊娠膿皰瘡(Impetigo herpetiformis)

又稱妊娠膿皰型乾癬(Pustular psoriasis of pregnancy),雖然臨床表現類似膿皰型乾癬,但是大部份患者無乾癬病史,產後可痊癒。症狀為不癢膿皰從鼠蹊、腋下、皺褶處向四肢、軀幹擴散,可能合併發燒、噁心、倦怠,以及白血球上昇、白蛋白、血鈣下降等異常,病情嚴重者會導致胎兒死亡。可用口服類固醇治療,同時應注意低血鈣、敗血症等併發症,必要時提早引產。

 

上面介紹的三種疾病都是孕婦專屬的皮膚病,除了這些疾病,懷孕期間感染單純皰疹、水痘、德國麻疹,以及媽媽有紅斑性狼瘡病史都可能影響胎兒。關於這些疾病,孕媽咪常見的疑問為:

 

1.以前得過生殖器皰疹,對小孩有影響嗎?

如果你得過皰疹,理論上你的小孩會有抗體保護,但這並不保證你的小孩不會被傳染到,尤其水泡是發在嬰兒必經的產道、陰部。因此如果即將生產時皰疹復發,應該選擇剖腹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剖腹產,建議媽媽從36週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避免皰疹復發。

2.孕期首次得到皰疹怎麼辦?

皰疹病毒對寶寶的危害大部分來自直接與水泡接觸,極少的機率藉由胎盤傳給胎兒,通常發生在母親首次感染皰疹沒有抗體保護時,因此安全性行為很重要,保險套能降低風險。如果真的不幸發生,應該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密切監控胎兒情形,如有嚴重畸形,可考慮人工流產。

3.孕期得到水痘怎麼辦?

水痘造成胎兒異常的機率高達2%,建議懷孕前先檢查體內有無抗體,如果抗體為陰性,最好施打疫苗(施打一個月內不能懷孕)。沒得過水痘的孕婦,在接觸水痘、帶狀皰疹患者後的十天內,可注射『水痘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如果已有水痘症狀,應合併給予抗病毒藥物。假如感染不到5天就生產了,胎兒得到的抗體可能不足以對抗病毒,應該一出生馬上給予『水痘免疫球蛋白』以保護新生兒。

4.孕期得到德國麻疹怎麼辦

在台灣19719月以後出生的女生理應接種過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簡稱MMR)。德國麻疹症狀為輕度發燒、鼻咽發炎、耳後淋巴腫大、全身紅疹,疹子三天後消退,又稱三日疹。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一旦感染建議加強產檢。不過懷孕第20週以後才得到感染者,生下畸形兒機率大幅降低。

5.紅斑性狼瘡對胎兒的影響?

紅斑性狼瘡患者除了有較高流產率,媽媽體內如有異常抗體(Ro/SSA),可能造成寶寶皮膚、心臟問題,稱作『新生兒狼瘡』。出生數日後皮膚出現環形紅斑,可在六個月左右消退;然而心臟問題(傳導阻斷),一旦發生就很難回復。如有懷疑可用類固醇治療血漿置換術移除有害抗體。

 

下週我們將進入最後一節「風險皮膚病」,皮皮醫生 鍾佩宜 每週六固定更新內容~敬請期待

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孕媽咪的皮膚困擾常見生理變化  點此閱讀

孕期超級癢!要清『胎毒』嗎? 點此閱讀

 

 

arrow
arrow

    皮膚專科 鍾佩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