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皮膚科門診常需要處理各種『針扎事件』,扎進皮膚的異物包括:木屑、筆芯、玻璃、砂子、甚至仙人掌。生活中難免意外受傷,當傷口殘留異物時,是否要自行挑出?沒挑出來會怎樣呢?本週文章將為你一一解答。

 

左圖為膝部遭仙人掌刺傷;右圖為移出之仙人掌刺

 

一、傷口處理原則:傷口因受傷方式不同可分成:擦傷、刺傷、砸傷、咬傷、螫傷;不一樣的傷口,處理方式會有些差異,大致依循三大原則:清潔、止血、包紮

 

1. 清潔:老舊觀念認為傷口要消毒乾淨才能避免感染機率,因此講到傷口清潔,第一個總會想到:雙氧水、酒精、優碘...等藥水,然而這些藥水在殺菌同時,也會破壞細胞,影響傷口癒合。目前建議簡單傷口使用生理食鹽水、乾淨清水清潔即可。

 

2. 止血:『加壓止血』是最簡便的止血方式,然而局部壓迫可能導致異物刺到更深位置,因此除非持續出血,不然可以先觀察。

 

3. 包紮:傷口包紮太緊可能導致局部缺血、異物也會因此刺到更深位置,因此建議輕輕用紗布裹上。

 

 

二、異物移除之必要性:異物刺進皮膚後會啟動一系列發炎反應,假如未在第一時間移除,身體就會產生肉芽組織包覆異物並與之和平相處。但是如果這些異物上帶有大量細菌、黴菌等微生物,則可能造成組織感染。此外受傷時環境乾淨度、傷口大小、深度、病人的免疫力都會影響感染機率,因此還是建議儘量移除異物,取不出來時應追蹤局部有無紅、腫、熱、痛等感染症狀。

 

 

三、異物種類:有機物(木屑)造成感染的機率比無機物(玻璃、金屬)高;其中玻璃容易造成異物感,但較不易感染。如果異物無法用肉眼找到,可考慮用X光攝影、超音波定位。

 

 

四、最佳移除時機:異物最好在24小時之內移除,因為發炎反應一但啟動,局部腫脹、肉芽組織都會增加移除的難度。簡單刺傷可用鑷子夾出,但有時還是得靠手術移除。

 

圖片為『手術方式』移除異物

Source: Management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skin. Am Fam Physician. 2007 Sep 1;76(5):683-8.

 

 

五、其他考量:

1. 當傷口過髒不確定有無接種過破傷風疫苗、或最後一次接種已超過十年者,有感染疑慮應就醫接受破傷風預防注射

 

2. 異物對身體的影響除了感染外,亦可能造成針刺、疼痛等不適,如有疼痛則建議移除異物

 

3. 另外也要注意異物深度,太深時可能傷及血管,自行拔除會導致大量出血,過深的傷口應到醫院處理。

 

 

參考文獻:

1. Water for wound cleansing.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Feb 15;(2):CD003861.

 

2. Management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skin. Am Fam Physician. 2007 Sep 1;76(5):68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皮膚專科 鍾佩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