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介紹完『胯下癢』的六大原因後,接下來這週皮皮醫師要為大家介紹其他常見的鼠蹊部皮膚病狀,讓你不再為尷尬部位的皮膚問題所苦惱。
一、膿包:皮膚上的膿包大多起因於感染,可能是細菌、病毒、或黴菌感染,確定診斷得靠微生物培養或血清抗體測定;不過典型病灶可用肉眼診斷即可。
1. 細菌感染:通常以毛囊炎、疔瘡作表現,起初只有局部紅、腫、熱、痛,後來慢慢形成白色膿頭,發炎嚴重時可以擠出膿血。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保持患部透氣涼爽、症狀嚴重時可以冰敷緩解。
2. 病毒感染:較常見為皰疹感染,特徵是局部出現成群水泡、膿包,可能合併刺癢、疼痛,通常一週可癒合,但免疫力差時容易反覆發作。
3. 黴菌感染:常見為皮癬菌感染,病灶呈現環形紅疹邊緣凸起合併小膿包、中央平坦較不紅。
4. 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皮膚反覆慢性發炎的疾病,可能合併細菌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療可改善症狀,但由於病因未明,很難完全根治。治療包括:口服A酸、免疫抑制藥物、消炎藥、生物製劑。建議保持局部通風涼爽、減少摩擦、壓迫、戒菸、減重。
二、無症狀肉瘤:較常見原因包括息肉、病毒疣、傳染性軟疣。息肉,或稱藍山肉,較常發生在脖子、腋下,外觀為肉色凸起,表面光滑,可用雷射、電燒、手術移除。病毒疣表面粗糙、有顆粒狀凸起、中間有黑點,具傳染性,建議儘早治療避免傳播蔓延。傳染性軟疣也是病毒感染的一種,表面光滑似水珠,有些丘疹伴隨中央凹陷、可擠出白色物質,藉由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但與性病無關。
三、 無症狀腫塊:皮下腫塊肉眼不易察覺、可藉由觸診摸到,質地、大小、形狀可幫助診斷。可能原因有:疝氣、脂肪瘤、表皮囊腫、淋巴組織、淋巴癌...等。其中惡性淋巴癌通常質地偏硬、直徑超過兩公分。可藉由超音波、病理化驗做診斷。
胯下的皮膚問題原因有很多,成藥中常常含有類固醇,塗在傳染性的病灶上可能導致症狀加重,保險起見最好找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評估後再用藥。
圖為毛囊炎:起初局部紅、腫、熱、痛,後來形成白色膿頭。
Source: Skin diseases of the vulva: Infectious diseases. J Obstet Gynaecol. 2017 Oct;37(7):840-848.
圖為皰疹:局部成群水泡、膿包,可能合併刺癢感。
Source: Genital herpes. Ugeskr Laeger. 2018 May 14;180(20).
圖為化膿性汗腺炎:反覆局部膿腫,底下可能相通形成竇道或瘢痕。
Source: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9 Sep;23(9):985-98.
圖為息肉:肉色凸起、表面光滑。
圖為病毒疣:表面粗糙、中間有黑點。
圖為傳染性軟疣:表面光滑似水珠,有些丘疹伴隨中央凹陷、可擠出白色物質。
Source: Skin diseases of the vulva: Infectious diseases. J Obstet Gynaecol. 2017 Oct;37(7):84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