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非當事人

 

手機彈出Line的訊息,打開是一張張小姪女的照片,照片上的嫩嬰上個月才剛出生,稚嫩的眼皮下隱約看到一小片紅色的印子。

『這是血管瘤嗎』、『會消失嗎?』、『需要塗抹藥物嗎?』妹妹焦急的問我。

 

妹妹的問題是許多家長的煩惱,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小孩出生時完美無瑕、不帶任何缺陷的,然而寶寶們出生時多少會帶有胎記,有些是紅色的、有些是灰藍色的、也有些是黑色的。胎記產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明確,起源於胚胎發育過程中皮膚上殘留異常組織,因來源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病程也不一樣。

究竟寶寶身上胎記該如何處理?是否會消失?答案因不同胎記而異。以下介紹六種常見的胎記來解答媽媽們的疑問。

 

胎記依組織來源不同大致分為:

色素型胎記:當黑色素位於淺層時斑點會呈現棕色、黑色;位於深層則呈現灰色、藍色。這類型胎記常見有:蒙古斑、咖啡牛奶斑、先天性黑色素細胞母痣

血管型胎記:淺層病灶會呈現界限明顯的鮮紅色斑塊深層病灶則呈現暗紅色、藍灰色腫塊。這類型胎記常見有:鮭魚色斑、葡萄酒色斑、嬰兒血管瘤(俗稱草莓痣)

 

一、色素型胎記:

1. 蒙古斑:約六成新生兒有此胎記,出生時就有,最常見於臀部,亦可能發生在肢端、頭頸。起源於色素殘留於深部真皮層,外觀上呈現灰藍色、無凸起色斑;跟受傷、碰撞導致的瘀青有時難以區分,因此應該在出生時加以註記,以便日後鑑別診斷。多數寶寶六歲之前會消失,不影響生長發育、無須追蹤治療

 

2. 咖啡牛奶斑:外觀呈現邊界明顯的棕色斑塊,多數寶寶只有一到兩個斑點,出現後通常不會自行消失,可藉由雷射去除。當斑點數量超過六個,要小心可能有第一型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症(Neurofibromatosis type-1)。此症嚴重程度因人而異、症狀出現的時間也不一定。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症診斷標準如(表一);其他與咖啡牛奶般相關之症候群則列於(表二)。

 

下圖為多個咖啡牛奶斑:當患者身上出現六個以上咖啡牛奶斑時,應追蹤是否為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症。(圖片來源:Café-au-lait Macules and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ediatr Neurol. 2016 Jul;60:24-29.e1.)

 

 

 

3. 先天性黑色素細胞母痣:黑痣多為後天生成,少數出現在新生兒身上,稱作先天性黑色素細胞母痣。可能起因為基因突變。依直徑可分為小(嬰兒<0.5cm;成人<1.5cm)、中(嬰兒0.5~7cm;成人1.5~20cm)、大(嬰兒7~14cm;成人20~40cm)、巨大(嬰兒>14cm;成人40)。

大型病灶雖然少見卻與惡性黑色素瘤相關;據統計,日後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機率大型者約2%、巨大者約3%,患者應定期追蹤身上黑痣,如有變化則須就診安排化驗。

下圖為先天性黑色素細胞母痣:有些病灶會合併毛髮增加,建議定期追蹤病灶是否產生惡性變化。(圖片來源: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57(5), 1155–1176.)

 

 

 

二、血管型胎記:

1. 鮭魚色斑:發生率很高,本土數據約27%新生兒有此胎記,常發生在後頸部、眼皮、眉間,呈現粉紅色、無突起色斑;哭鬧、體溫上升時顏色會加深。多數嬰兒六歲前會消失,幾乎沒有後遺症,如消失不完全亦可藉由雷射淡化。

下圖為鮭魚色斑:多發生在後頸、眼皮、眉間,通常會自己消退,無須治療。 (圖片來源:Capillary malformations: a classification using specific names for specific skin disorder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9(12), 2295–2305. ) 

 

2. 葡萄酒色斑:顏色較為暗紅,出生時病灶摸起來為平面無凸起,會隨著時間漸漸隆起、變形。大多數患者只有外觀受影響,少數同時影響腦部、眼睛,可能合併青光眼、癲癇、智力遲緩,又稱作史德格-韋伯症候群(Sturge-Weber syndrome);目前認為當色斑侵犯到額頭、或幾乎佔據半邊臉部則應轉介小兒神經科及眼科追蹤。外觀問題可以藉由染料雷射做治療,建議一歲以前接受治療效果較佳

下圖為葡萄酒色斑:顏色較暗紅;出生時病灶為平面無凸起,會隨著時間漸漸隆起、變形。建議一歲之前做治療。(圖片來源:Vascular Stains: Proposal for a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to Improv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Pediatr Dermatol. 2016 Nov;33(6):570-584.)

 

3. 嬰兒血管瘤:出生時顏色並不明顯,會在幾周之內快速生長,六個月左右達高峰,一歲後漸漸消退;雖然會消退,有些病灶仍會殘留痕跡。當腫瘤位於鼻子、眼皮、唇部、耳朵、或產生潰瘍時應積極治療;以往治療以類固醇為主,近年來意外發現乙型阻斷劑(口服propranolol,外用timolol)能有效治療嬰兒血管瘤、且相對安全,因而取代了傳統類固醇治療。目前建議5週至5個月之間開始治療,治療持續到一歲後較不會再復發。乙型阻斷劑(口服propranolol)副作用包括:低血壓、低血糖、心跳變慢、睡眠改變,治療初期需要多次回診調整劑量。

下圖為嬰兒血管瘤(或草莓痣):雖然會漸漸消退,約五到七成患者會有殘留病灶,如右下圖。(左圖擷取自Infantile Hemangiomas: An Updated Review on Risk Factor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Birth Defects Res. 2017 Jul 3;109(11):809-815. ) (右下圖擷取自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s in the  Neonate.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19 Apr;66(2):437-459.)

 

究竟胎記需不需要治療?得先分辨寶寶身上的胎記屬於哪一種類型?如果是蒙古斑、鮭魚色斑,幾乎可以完全不理它葡萄酒色斑則建議三個月至一歲之間接受雷射治療嬰兒血管瘤可服用藥物治療,尤其發生在臉部、產生潰瘍時;而先天性黑色素細胞母痣應依患者身體狀況、病灶大小及位置評估手術風險及必要性來決定是否手術移除。而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小姪女』只是眼皮上的鮭魚色斑,長大就會消失,家長可以不用太焦慮。

arrow
arrow

    皮膚專科 鍾佩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