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擷取自蘋果日報網站

 

 

投訴的媽媽帶著剛出生的寶寶入住月子中心,

幾天後卻發現寶寶嬌嫩的小手長滿膿皰,

就醫後診斷為金黃葡萄球菌感染。

仔細觀察月子中心環境後才發現許多缺失,

因此認為女嬰膿皰為環境不潔導致。

(原新聞網址👉 https://goo.gl/XMzfNu )

相信這則新聞讓許多準媽媽們很焦慮,

即將入住的月子中心是否能夠信賴?

 

其實新生兒膿皰原因有很多,

光靠臨床照片很難斷定膿皰原因,

醫師通常得藉由許多檢查化驗才能做出準確診斷。

究竟新生兒長膿皰原因有哪些呢?

 

新生兒膿皰病大致分兩類:

一、短暫型、良性膿皰病:新生兒紅斑、痱子、嬰兒肢端性膿皰病。

二、嚴重型、感染性疾病:細菌、真菌、病毒感染、疥瘡。

 

 

新生兒紅斑 (erythema toxicum neonatorum)

嬰兒的肌膚總給人白皙嬌嫩、吹彈可破的印象,

其實不然。

高達四成新生兒會有新生兒紅斑,

疹子呈現 1~2cm 紅色斑塊,

中間可能伴隨 1mm 小膿皰。

大多發生在軀幹、臉部,

很少僅侷限於手掌。

 

 

 

汗疹或稱痱子 (miliaria pustulosa)

通常發生在夏季,

尤其當嬰兒處於發燒狀態、

包裹太多衣物、沒有適當散熱,

導致汗腺出口阻塞、汗管破裂感染。

不過大多出現在軀幹、皮膚皺褶...覆蓋厚重衣物的位置。

幾乎不會只出現在手掌位置。

 

 

嬰兒肢端性膿皰病 (infantile acropustulosis)

是一種相對少見的疾病,

出生到兩歲前都可能發生,

典型於手、腳掌出現反覆搔癢性膿皰,

每次發作約十天,

幾週後會再復發,

隨著年齡增長漸漸好轉,

多數患者三歲後不再復發。

 

上圖為『嬰兒肢端性膿皰病』,症狀呈現手、腳掌的反覆性膿皰。

圖片擷取自DermNet NZ

 

 

 

細菌感染:

可能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

這些都是環境中常見的細菌,

通常是因爲皮膚本身就有微小傷口,

才導致細菌入侵、增生繁殖,

如果能在發炎初期多加清潔換藥,

則可避免病灶擴散加重。

 

真菌感染:

常見原因為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是人類皮膚粘膜上的正常菌叢,

胎兒經過產道時就可能從母體上得到念珠菌,

當皮膚脆弱、有傷口時,

就會導致感染、產生膿皰。

通常發生在潮濕悶熱的臀部、胯下、皺摺處,

極少侷限在手掌上。

 

 

病毒感染:

其中較可能的致病原為'單純皰疹病毒',

假如媽媽即將生產時陰部發出皰疹病灶,

一定要找醫師評估是否需用藥治療、或剖腹產。

不過多數傳染來自無症狀的病毒剝落,

因此當新生兒皮膚出現群聚樣水泡時,

(病灶初期為清澈、透明水泡,隨後轉為混濁、膿皰)

應刮取些許水泡底部細胞做化驗。

 

 

 

疥瘡傳染:

疥瘡藉由直接接觸患者本人、

或其使用過的衣物、毛巾、棉被導致。

除非寶寶接觸到感染疥瘡的患者,

不然單純住在月子中心裡的新生兒,

幾乎不會得到疥瘡。

另外疥瘡初期如果沒有積極治療,

皮膚病灶可能蔓延全身,

光擦抗生素藥膏是無法根治的。

 

上圖為疥瘡感染:病灶呈現多處"線性蟲隧道"合併手腕處幾個零星膿皰。

 

 

上述這些疾病光靠肉眼很難辨別,

通常得靠『顯微鏡檢查』輔助診斷,

醫師會刮取膿皰內容物化驗,

看看是否有真菌、細菌、疥蟲感染。

 

 

既然女嬰就醫後診斷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想必膿皰的培養結果是長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

只不過這隻細菌其實也常常是續發感染產生,

也就是病灶一開始是非細菌性的水(膿)皰,

幾天後被金黃色葡萄球菌續發性感染。

 

但無論是細小傷口造成的感染、

或者是單純皰疹、肢端性膿皰的續發感染,

月子中心沒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加強傷口照護,

就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疏失了。

arrow
arrow

    皮膚專科 鍾佩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