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爸帶著一家五口到泰國旅遊,跟著網友建議行程,體驗當地大大小小按摩店,回國後一家人陸續出現頭皮癢、頭皮屑等症狀。起初不以為意,直到妹妹從頭上抓下了一隻蟲

 

頭蝨臨床照.jpg

圖為病人臨床照片,顯微鏡下可見頭蝨卵

 

『頭蝨』尚未絕跡

由於頭蝨曾流行於台灣光復後,很多人認為頭蝨只出現在髒亂落後的國家,其實頭蝨並非起因於衛生習慣差,即使在進步繁榮的都市,這疾病仍普遍存在。

 

何謂頭蝨?

頭蝨體型與螞蟻相似,約2~4mm,寄生於人體頭、頸毛髮處,有六隻腳可抓住頭髮,在頭皮附近爬行。頭蝨喜歡溫暖環境,靠吸食人類血液維生,生活史約30天,一隻雌蝨可產卵50~150個,蟲卵有如芝麻大小,顏色灰白類似頭皮屑,卻不易剝落。

Lice

上圖:頭蝨卵看似頭皮屑,但不易剝落,緊密粘合於頭髮上。

下圖:顯微鏡下蟲卵、蟲體之照片

Source: Pediculosis capitis: an update.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12 Jul-Aug;78(4):429-38.

 

頭蝨如何傳染?

頭蝨不會跳也不會飛,傳染途徑主要藉由頭對頭直接接觸,亦可經由枕套、梳子、毛巾、帽子間接接觸導致。因此群聚感染常發生在學校、宿舍或家裡,經由團體活動、遊戲、近距離接觸傳染。

 

如何判斷已被傳染?

其實蟲體及蟲卵肉眼就能看見,只是蟲體會躲避光線,爬行速度也算快(一分鐘可爬23公分),要抓到蟲子不容易。建議從後頸、耳後往前翻找,必要時使用放大鏡、手電筒輔助;如有看到爬行蟲體、或黏著於毛髮上的蟲卵則應就醫治療。

 

如何治療?

治療方式分兩種,一種是人工移除;另一種為藥物治療。人工方式除了徒手抓頭蝨外,可用齒距<0.3mm的梳子梳頭,每2~3天梳一次,每區塊頭髮梳3~4次直到梳齒上沒有蟲或卵;如頭髮較長或捲曲,可先潤絲再梳髮。藥物治療則建議選用衛服部許可的洗髮精,包括:必去蝨(Lidane)、滅蝨能(Phenothrin)。不過在台灣頭蝨藥物只有某些藥局有販售,如病情輕微,可考慮先用人工方式移除。

此外,病人接觸過的衣物、枕套應用熱水(60°C)燙洗20分鐘,並高溫乾燥;不能燙洗之衣物可密封在塑膠袋內2週;梳子可用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滅蝨藥浸洗10分鐘。

家中如有人感染頭蝨,全家人都應接受檢查。

comb.jpg

治療頭蝨應選用齒距<0.3cm的梳子

Source: Treatment of head lice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 infestation: is regular combing alone with a special detection comb effective at all levels? Parasitol Res. 2015 Apr;114(4):1347-53.

 

『剪髮蟲』是啥東東?

在解釋完頭蝨的治療及衛教後,病人緊接著問:『這是剪髮蟲嗎?』

Google搜尋『剪髮蟲』會出現上百篇文章,其中『百度百科』的敘述如下:『是一种头螨,肉眼无法看见,它会分泌一种酵素,分解头皮内的皮脂腺,阻塞毛囊,造成脱发或秃头』

 

『剪髮蟲』這名詞皮皮我還真是第一次聽到!不過醫學講求實證,每個臨床知識背後都有它證據等級在。在仔細閱讀Google的搜尋結果後,怎樣也找不到剪髮蟲的英文學名;於是我到醫學文獻資料庫(PubMed)搜尋vs禿頭、頭皮、落髮 (Mite, alopeciaMite, scalpMite, Hair loss這幾種配對組合),結果各別出現一百篇左右的文章,其中跟頭皮最相關的蟎蟲應該就屬『毛囊蟲』

毛囊蟲(Demodex)普遍存在人類毛囊裡,大部份情況與人類和平共處,少部分可能導致酒糟及毛囊炎,不過其確切關聯目前仍無定論。至於毛囊蟲與落髮關聯,在2016年以色列發表的文章:針對333個頭皮組織切片做研究,其中17人(5%)的頭皮中發現蟎蟲,只有4個案例認為與落髮相關(落髮症狀在治療後得到改善)。簡言之,毛囊蟎蟲與落髮無關,但如果頭皮毛囊反覆發炎、治療無效時,應加入驅藥物治療

 

假如百度百科裡的『剪髮蟲』指的是毛囊蟎蟲(Demodex),那似乎也跟目前文獻證據相違...? (毛囊蟎蟲不會導致落髮)

皮皮在此呼籲:在這網路自由的時代,面對出處不明的資訊永遠要抱持懷疑的態度。

arrow
arrow

    皮膚專科 鍾佩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